联合国迎来80岁生日之际大资本,这个承载着全球和平期望的国际组织却深陷信任危机。短短两天内,两起看似无关的事件将联合国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暴露出其面临的严峻挑战。
9月27日,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呼吁将联合国总部迁出纽约。这一提议源于美国近期吊销其入境签证的举动。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案——巴勒斯坦官员此前也多次被拒签,无法参加联合国会议。佩特罗在联大演讲期间突遭签证撤销,这一极具象征性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次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记者会上直指组织内部存在严重的地域代表性问题。他列举的数据令人震惊:北约国家占据秘书处38%的关键职位,而占全球人口80%的南方国家代表比例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涉及和平建设、维和行动等核心部门,西方国家的垄断现象尤为突出。
展开剩余65%这两起事件看似孤立大资本,实则共同指向联合国面临的两大困境:组织独立性的削弱和代表性失衡。美国作为东道主屡次将签证审批政治化,从2019年限制伊朗代表入境,到近期阻挠巴勒斯坦官员参会,都在侵蚀联合国的中立性。而秘书处人事结构的严重倾斜,更让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失语状态。
迁都提议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问题。虽然《联合国宪章》规定总部搬迁需获安理会五常一致同意,实际操作难度极大。2019年俄罗斯的类似提案仅获18国支持。更现实的解决方案或许是:建立签证纠纷仲裁机制,确保成员国代表通行权;改革人事制度,将南方国家在关键岗位的比例提升至35%以上;推动安理会扩容,回应非洲联盟等组织的改革诉求。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拉夫罗夫透露,斯大林曾提议将总部设在索契,这座俄罗斯城市至今保留着相关设施。如今联合国再次站在改革十字路口,中国提出的渐进式改革方案或许是最务实的选择。毕竟,真正重要的不是总部所在地,而是这个多边机构能否真正践行大国小国一律平等的创立初衷。
80年前,联合国从战争废墟中诞生;80年后,它正面临存续危机。若不尽快解决代表性问题、重拾组织公信力,这个本应守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机构,恐将逐渐沦为强权博弈的舞台。最终受害的,必将是那些最需要多边主义保护的中小国家。
发布于:天津市香港大牛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